探寻广告片制作的核心精髓
在广告片制作领域,其标准流程涵盖了前期筹备、实地拍摄、后期精心制作以及最终的交付环节。每一个步骤都环环相扣,共同推动着广告片从概念逐步走向成品。然而,在这一系列流程背后,究竟什么才是广告片制作的精髓所在呢?这是每一个广告从业者以及渴望通过广告片达成营销目标的企业都必须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
广告片的精髓,核心在于创意。所谓创意,本质上就是将平凡无奇的元素与独特非凡的灵感相互融合,从而产生一种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效果。而创意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广告诉求和广告表现这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广告诉求,指的是企业期望借助广告片向消费者传递的具体信息以及想要达成的商业目的。这其中涵盖了多个维度,比如是旨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让更多的潜在消费者认识并记住品牌;还是着重强化产品独特的卖点,使产品在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亦或是致力于提升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口碑与独特个性。
首要的是,广告诉求必须精准无误。因为一旦广告诉求出现偏差,即便广告片的表现形式极为精彩、热闹非凡,那也仅仅只是企业自掏腰包为消费者提供一场短暂的娱乐盛宴,根本无法真正实现广告片促进销售、提升品牌价值等核心目标。
以某饮料企业为例,在进行广告创意策划时,企业认为饮料广告就应当像可口可乐那样,展现出阳光、活力的氛围。然而,创意人员却明确指出,该企业的产品属于新品,当前最为关键的任务是强化品牌名的传播,先让消费者牢牢记住品牌。所以,在广告片中应当以趣味十足的方式多次呈现品牌名,待消费者对品牌名有了深刻印象之后,再逐步融入产品的其他特性元素。但遗憾的是,企业固执己见,依旧制作了一部充满活力、蹦蹦跳跳的广告片,而且仅仅在广告结尾处才出现一次品牌名。最终,即便广告进行了多次投放,却始终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可口可乐之所以能够在广告中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呈现,并且只在结尾出现一次品牌名,是因为它早已度过了品牌知名度提升的阶段,在市场上已经拥有了极高的认知度和广泛的消费群体。而作为新品,如果不能准确判断自身所处的市场阶段,没有针对性地制定广告诉求,就如同刻舟求剑一般,犯下这种低级错误,并且这种错误每天都在电视广告的舞台上不断上演。
广告表现,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各种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将预先设定好的广告诉求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给目标消费者。
在广告行业中,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方面,部分广告毫无创意可言,内容平淡无奇,很难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更难以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又有很多广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度追求创意,纯粹为了创意而创意,甚至是刻意炫耀创意。这就导致消费者的注意力都被那些用于炫耀创意的手法和情节所吸引,而广告原本想要传达的核心内容,即产品品牌和产品特性等,却被消费者忽视了。
回想几年前在央视投放量较大的痔疮电视广告《说出来篇》,在时长 30 秒的广告中,前 25 秒的时间里,广告通过各种戏剧人物反复不断地强调 “说出来、说出来、说出来”,运用大量的铺垫和悬念来营造声势,确实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然而,这也使得广告主体部分,即品牌和产品特性的展示时间被极度压缩,几乎没有了展示的空间。而且,这种吸引注意的表现手法过于刺激和强烈,以至于消费者仅仅记住了那些吸引眼球的手法以及广告的故事情节,却完全忘记了广告所宣传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很多人在观看完广告后,都会发出 “啊,创意真好” 的感叹,但是对于具体的产品却毫无印象,更别提记住产品的独特卖点等其他重要因素了。由此可见,在广告表现方面,必须要做到恰到好处,精准把握好分寸,这样才能够真正将广告的核心内容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消费者,实现广告的预期效果。
此外,广告片的长度通常以秒为计算单位,在实际制作过程中,以 30 秒时长的广告片最为常见。而广告片的制作形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实地拍摄、三维动画制作以及将实地拍摄与三维动画相结合的制作方式。不同的制作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企业和广告制作团队需要根据广告的具体内容、目标受众、预算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从而选择最为合适的制作形式,以确保广告片能够完美地展现出广告诉求和广告表现的精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出最大的营销价值。